IAF锋建筑节由广州设计周携手美国建筑师协会(AIA)、ACTIVE HOUSE国际联盟、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等国内外建筑领域学术组织、平台发起,并得到全球战略伙伴希洛门窗的倾力支持。
这是一项关注“未建成”设计作品梦想实现和重生与具有先锋性和故事性的“已建成”建筑作品的国际赛事,面向全球建筑师、设计师征集那些处于 “未建成”阶段,或还无法付诸实施的设计作品,为它们提供一个积极转化为建成的时机。
2025 IAF锋建筑节携手全球战略伙伴-希洛门窗以欧洲启动、全球巡回、中国社群、主题工作坊、年度盛典五大篇章,开启意义非凡的第六年。
组委会特别邀请来自全球与建筑相关联的业主、投资商、地产商、酒店/会所/餐饮管理公司以及关联领域的权威专家、学术带头人、设计师等组成评审委员会,负责大赛参评作品的评选工作。
2025 IAF锋建筑节评审委员会正式揭晓!他们分别是:八旬建筑设计工作室创办人八旬先生、国际建筑风水协会秘书长陈春文先生、国际Active House顾问董事会董事郭成林先生、Gensler副总裁和设计总监Hasan Syed先生、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何健翔先生、矶崎新+胡倩工作室联合创始人胡倩女士、dEEP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李道德先生、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李虎先生、中信设计首席总建筑师陆晓明先生、IBA建筑事务所创始人Mark Hemel先生、JADE+QA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Martin Jochman先生、KDI 纽约康威设计事务所创始人马康威先生、line+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孟凡浩先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孟建国先生、GVL怡境国际集团董事长彭涛先生、汉森伯盛国际设计集团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盛宇宏先生、当代艺术家/乌鸦行为创始人武宁亚先生、时代中国设计研发中心总经理向杰先生、中国建筑五局总建筑师兼设计研究总院院长杨瑛先生、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鹏举先生、PLAT ASIA联合创始人/总裁/主持建筑师郑东贤先生、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琦先生、山水秀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祝晓峰先生、BUZZ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庄子玉先生。(评委顺序按照姓名首字母排列)
2005年开始在实践中自学建筑设计,用本土的材料、现代的手法对白族传统建筑进行新的诠释。在设计中注重建筑和景观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与传统的关系。
作为一名乡村实践建筑师,八旬从“乡村建造”的角度出发进行建筑实践,希望用自己对白族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对当代建造语言进行结合,挖掘出对建筑本体性、精神性的思考,让在现代物欲世界淫浸太久的我们,有一个安放灵魂的地方。
清易教育以传承国学传统文化为己任,致力于打造中国传统智慧共修平台,目前企业家学员已有数千名,遍布全国各地,同学们一起共修智慧、共修情谊、共修福德!其中《清易环境建筑风水高研班》自2013年开办以来,已有一千一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公司负责人参加学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认可,被设计圈称为中国易学建筑风水教育界的最高学府。
郭成林,ACTIVE HOUSE顾问董事会董事,中国建筑学会主动式建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标准化委员会幕墙门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主动式建筑评价标准》主编。多年来致力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等相关问题的研究与推广,曾多次在《建筑学报》、《建筑细部》、《建筑创作》等刊物发表文章,宣传推广绿色可持续建筑。
Hasan领导团队进行类型广泛的建筑设计以及科研导向型项目设计。他认为成功的项目应该从功能表现为出发点,融合美学、优雅,着重建立人与生活、工作、创意之间的情感纽带。Hasan作为上海办公室的设计总监,他提倡集思广益的工作文化,团队的想法应该充分的讨论以确定每个项目的设计思路。同时,作为全球商务办公楼设计领域的带头人,Hasan具有逾30年专业经验,参与了各类大型超高层、办公楼、商业综合体开发项目、及文化类的项目,参与阶段从概念设计至初步设计并有众多获奖项目。Hasan是澳大利亚绿色之星认证专家,致力于可持续性建筑设计,他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学习可持续设计课程,在土耳其中东科技大学取得建筑学硕士,并在佛罗伦萨大学取得硕士学位。
中国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特许会员《建筑学报》学术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设计讲席”教授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客座副教授
2007年底,何健翔与蒋滢共同创建源计划建筑师事务所(O-OFFICE Architects),开始独立的设计和研究工作。自2010年起,珠三角城市历史和记忆保护更新以及新型都市集合居住成为源计划设计和研究的重点。源计划设计作品被包括如英国The Architectural Review《建筑评论》、美国Architectural Record《建筑实录》、法国《今日建筑》和中国《建筑学报》等众多国内外著名建筑媒体所收录。
源计划建成作品也屡获国内外重要级设计奖项,包括:2024年入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国际建筑奖(RIBA International Prize)前三候选名单、2020及2022年两届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2021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国际卓越建筑奖、2021年首届三联人文城市奖建筑子项唯一评审团大奖、2017年英国《建筑评论》New into Old建筑更新奖、2016年瑞士建筑奖提名。此外,源计划(O-OFFICE)入选Domus杂志2020年评选的全球50佳事务所榜单,2015年被美国《建筑实录》评为今年全球十大先锋建筑事务所之一。
1996年于日本矶崎新工作室就职,2005年任矶崎新中国工作室负责人。2011年矶崎新中国工作室更名为矶崎新+胡倩工作室,为联合创始人。
主要作品有:深圳文化中心、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现代美术馆、上海喜玛拉雅中心、上海九间堂会所、南京佛手湖国际(建筑)会展中心、朱家角谭盾水乐堂、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大同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湖南省博物馆、郑州新区龙湖地区CBD副中心总体规划及单体设计、郑东新区综合交通枢纽核心区城市设计等。
此外也担任了波兰克拉科夫音乐厅、深圳龙华文体中心、深圳光明新区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的评审专家,也多次应邀参与一系列政府项目的讨论会,从建筑师角度为政府出谋划策。
作为库哈斯和扎哈的校友,李道德始终践行着AA建筑学院的创新精神和先锋性,他的每一次设计都体现了对固化的建筑思维的突破,巧妙的将数字技术与东方传统相融合,模糊着技术与艺术的边界。李道德以文化自信与觉醒的视角,试图营造参数化、数字化的东方想象,他的作品强调空间的生命力、建筑与人与环境的互动、共生。
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Hon. FAIA)
李虎,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Hon. FAIA),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丹下健三教席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及中央美院建筑学院特聘设计导师。曾任美国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以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GSAPP北京建筑中心(Studio-X)负责人。他于1996年取得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学位,1998年取得美国莱斯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
李虎与黄文菁在纽约共同创立OPEN,并于2008年成立北京工作室。OPEN的代表作品包括:烟台时光塔、苏州山峰书院、山谷音乐厅、上海青浦平和双语学校、UCCA沙丘美术馆、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深圳坪山大剧院、清华大学海洋中心、北京四中房山校区、歌华营地体验中心等。
OPEN的作品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荣获了亚建协建筑奖金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金奖、美国建筑师协会国际设计优胜奖、英国AR未来建筑奖等一系列重要奖项。
陆晓明坚守建筑设计一线三十余年,主持设计数十项大型工程,遍布国内外。其作品融合荆楚地域文化特色,引入绿色建筑、城市设计及三维协同设计理念,在体育、博览、文化、交通、超高层及综合体等领域创作出灵动写意、极具个人风格的现代建筑。代表项目包括湖北剧场扩建、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新馆、湖北省图书馆新馆、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武汉市民之家、武汉光谷国际网球等。他提出“合一建构”设计理念,强调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科技、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主张以“神韵”表达实现文化传承,追求“诗意栖居”的人文意境,广受赞誉。其成就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铜奖1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设计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及其他省市级奖60余项。出版专著3本,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学术及设计成果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力。
Mark Hemel(马克·海默尔)是阿姆斯特丹信基建筑公司(Information Based Architecture)的设计总监及创始人 。他毕业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并在伦敦建筑协会完成了研究生课程。马克本人曾在全球多所大学任教达20多年,其中8年是在伦敦建筑协会任教,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4年在瑞典查尔默斯任教,4年在杜德尔夫特和杜埃因霍温任教。1998,他与他的妻子Barbara Kuit在伦敦成立了Information Based Architecture(IBA-信基)建筑公司。他们不断用新技术挑战传统思维,发掘新的机会,为我们的城市注入丰富多彩的概念和元素,同时在建筑上体现出非常出色的环保设计理念。
1993年,马克·海默尔毕业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1994年,他获得荷兰视觉艺术、设计和建筑基金会的奖学金,研究西非和印度南部历史城市的乡土建筑发展。1996年,他完成了在伦敦建筑协会的研究生学习。1996-1997年,他在伦敦为扎哈·哈迪德工作。1999年至2008年间,他是伦敦建筑协会的单位硕士。2002年至2003年,他在伦敦建筑协会学院担任研究生环境与能源项目的设计导师,并在荷兰鹿特丹的建筑学院任教。2003年,他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颁发的铜牌导师奖。马克的著作被广泛出版。2010年他写的关于广州电视塔设计过程的书叫《Supermodel》。他是荷兰海牙建筑师协会的注册建筑师。
“Sensitive Design”(敏感设计)理念首创者资深设计总监,艺术总监
被誉为在中国最成功的外国建筑设计大师之一,其独特的设计概念以及艺术创作力都源自其艺术世家的背景,其对新生事物有着热诚的开放接纳态度,结合多年深厚的工作经验,他更加能体会和了解每个建筑本身所承载和表达的含义,所以很多作品总会与众不同,脱颖而出,成为当地的地标。此外,Martin先生温文尔雅的态度和对东方文化的了解也受到很多业主, 同行以及下属的欣赏和喜爱。如此一个有着特殊秉性,并结合了很多特质的行业艺术设计师,难怪被一些人看过他的深坑酒店项目后,惊叹的称Martin先生为建筑设计界的“鬼才”。
马康威先生基于‘追溯本源,放眼未来’的理念进行设计,并用不同的思维逻辑及纬度,去挑战突破与创新。
从业20余年的马康威先生持有美国的绿色建筑(LEED AP)及美国专业室内设计师(NCIDQ)的认证执照,期间曾在全球知名设计公司与设计大师共事,包括打造超五星级瑰丽酒店品牌的 Tony Chi 季裕堂设计事务所,设计文华东方及四季酒店的大师 Adam Tihany,以及设计首家W酒店和Edition Hotel艾迪逊酒店的David Rockwell。
马康威先生注重在空间融入绿色环保意识,采用创新的材质、程序和理念。他认为设计师要为人们不断提供具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从城市地标、奢华酒店、顶级豪宅到总部园区,城市更新,艺术装置,创作了一系列有社会影响力的作品,是中国极少数能够横跨文化、艺术和商业领域的建筑师。历获美国《Architectural Record》全球十大设计先锋、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国际杰出建筑奖、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奖金奖、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中国乡村文学艺术奖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奖项。
2021年作为中国大陆唯一建筑师受邀参加第17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军械库主题展,2023年受邀参加“建造当代中国”伦敦展。出版了《空间赋能》《存故以新》等广受好评的畅销专著。
受邀在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谢菲尔德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建筑院校发表讲演和教学评图。作品被《Domus》《Detail》《The Plan》《建筑师》《世界建筑》《时代建筑》等国内外学术出版物收录发表。
孟建国先生曾参与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大楼、全国政协办公大楼、文化部办公大楼、北京大学100 周年纪念讲堂、北京首都博物馆、鸟巢、新疆丝绸之路旅游集散中心等多个知名大型室内设计项目。
从业三十年来,孟建国先生始终致力于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曾先后担任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室内设计研究所所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环境艺术设计院院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项目总监部总监等职。
获得过首批资深室内建筑师、中国最具设计影响力五大企业家、中国设计贡献奖、中国年度设计人物名人堂等多项殊荣。同时,孟建国先生始终重视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及室内设计行业的学术建设,先后参与了《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内装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施工图设计图样》、《建筑场地园林景观设计深度及图样》、《建筑装饰工程概预算编制与投标报价手册》、《商品住宅一次性装修实施细则》、《BIM 技术室内设计》等编撰工作。
彭涛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城乡理想生活建设贡献智慧,并通过GVL怡境国际集团这一行业领军者,践行其“赋能理想生活,重构永续生态”的企业发展理念。他从事景观设计工作超30载,带领怡境团队完成全国上百个城市的设计项目,是中国众多知名发展商首选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截止目前,怡境已发展为引领中国风景园林设计行业发展的品牌之一。
在中国新兴文旅领域以及备受瞩目的乡村建设实践中,彭涛积极倡导生态平衡和永续发展的理念,带领团队致力于推动中国城市化2.0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美丽乡村活化与复兴。彭涛与团队共同搭建了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体系,以切实的行动直击乡村发展痛点,为乡村振兴赋能。
他更是一位满腹情怀的企业家。他关注行业发展及人才培育,通过“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利益共赢”的校企共创人才培养模式将高校与企业的需求互通;发起创立立足于中国乡村现实的公益品牌“乡村中国”,以期帮助乡村实现从“输血式 ”帮扶到“ 造血式 ”帮扶的转变,集大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并会同羊城设计联盟40多家知名设计企业一起打造南方设计高地,以期推动中国设计行业的互联与共生。
盛宇宏是中国知名建筑师,主要从事超高层建筑、企业总部、高端住宅和气候适应型绿色建筑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主要作品包括尚东柏悦府、佛山·尚东·柏悦汇、南沙阿玛尼艺术中心、侨鑫·保利·汇景台、广州白云越秀万豪酒店群、珍宝集团总部及叁叁美术馆、尚品宅配集团总部等。盛宇宏的作品受到国内外认可,荣获包括Architizer A+Awards、Architecture MasterPrize、German Design Award、Iconic Awards:Innovative Architecture 等奖项。
武宁亚老师作品主题往往着重于讨论在当下后现代状态愈发式微的“宏大叙事”:决定性历史事件、意识形态、文化转向、知识型演进以及上述诸多类别所归属的母题——文明。在具体作品创作中,他一贯以一种庄子“齐物论”式的方式进行创作: 尽力不受既有物品既有的价值还有文化属性影响,将一切物品一视同仁,然后将他们解构、重构,赋予他们全新的意义。因此,在创作中,综合媒介的巨型装置占据我作品的主体。同样,在作品与空间处理上,作为一位整体艺术(gesamtkunstwerk)的践行者,他往往将作品以矩阵的形式进行整体展出,使得观者能沉浸其中还,不断从作品与作品,作品与空间的并置与动态关系中获得新的文本。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硕士,深耕建筑领域二十五载,其中10年专注建筑设计实践,15年投身地产产品研发与项目设计管理。擅长高品质居住社区全流程把控,从前期产品研发到落地实施,均能凭借深厚专业功底与丰富经验精准锚定方向。在工作中,尤为注重整合行业优质资源,通过多方共创,打造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的居住产品。始终以“为业主提供贴近生活本真的居住空间”为使命,坚信时尚、人文与艺术感交融的设计语言,能赋予建筑空间灵魂。多年来,凭借对设计的执着追求与对品质的严苛把控,成功打造多个备受认可的人居项目,典型案例如广州时代大家,佛山时代君林府,以专业与匠心诠释理想居住空间的无限可能。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首席大师,现任中建五局总建筑师兼设计研究总院院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住建部国家创新平台首席科学家。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注册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建筑改造与城市更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居住建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无障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绿色建造与运维分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建筑师分会理事长。主持工程项目400余项,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7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100余篇,主参编国家/行业/地方标准7部,发明专利授权30余项,软件著作权20余项。先后荣获国际建筑设计金奖大奖38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6项、二等奖13项,国家设计银奖5项,建国七十周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大奖2项,湖南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一等奖2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建国七十周年杰出人物”“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等荣誉。
张鹏举,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现任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首席总建筑师,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建筑学院教授、博导,内蒙古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新地域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内蒙古杰出人才、内蒙古“草原英才”拔尖领军人才、阿卡汗建筑奖等荣誉称号。扎根内蒙古,从事地域建筑研究、创作实践中,秉持“融自然、低建造、承传统”的理念,创建了“平实建造”设计理论和“适洽生成”设计方法,树立了覆盖内蒙古全域的百余项示范性作品,获得各类建筑设计奖项百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11部,主编“内蒙古地域建筑学建构”系列丛书13册、地区/团体标准8部,授权发明专利13项,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
韩国籍建筑师,拥有中日韩文化背景。师从日本建筑史学家铃木博之,2008年获得东京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期间曾就职建筑师矶崎新工作室;曾任美国设计公司RTKL北京公司设计总监。2010年与合伙人边保阳在北京共同创办PLAT ASIA。
致力于当代东方建筑的实践与研究,在设计中挖掘日渐消弭的东方文化精髓,糅合中日韩的学习工作背景,基于当代的设计手法和语境,在东方文化观,自然观,建筑观的积淀下做设计。坚持为下一代而设计的理念,做面向未来的东方建筑。近年创作坚持建筑与自然的共生对话,创造非日常、非城市、非常规的空间体验,只为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求。
周琦教授,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建筑学博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周琦教授从事建筑设计及理论的研究和建筑遗产保护工作30 余年,在 2005-2015年期间担任东南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所长。设计作品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建筑奖:其代表性设计作品包括: 人民日报大楼,南京孙中山纪念馆,东南大学游泳馆等。周琦教授30年以来,主持修缮改造重要近现代建筑100余栋,包括:原国民政府,外交部,交通部,扬子饭店,新街口工商银行梅园新村,颐和路公馆区等。
祝晓峰先生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特许注册建筑师,他拥有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和同济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曾荣获Architizer评审团大奖、Archdaily中国年度建筑奖、PLAN Award、IDA奖、远东建筑奖、WA中国建筑奖等、Perspective 亚洲40位40岁以下杰出青年建筑师奖、中国建筑传媒奖青年建筑师奖入围奖等。其作品被《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Kenneth Frampton)、《伟大建筑手稿》(Helen Thomas)、《21世纪Phaidon世界建筑版图》等重要著作收录,并受邀参加柏林Aedes建筑论坛举办的山水秀个展“传统新译:公共庭院与都市平台”、 同济大学举办的山水秀个展“形制的新生”、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东京欧亚建筑新潮流展、英国Victoria & Albert博物馆、荷兰建筑学研究院(NAI)等机构举办的建筑展等。2022年,由祝晓峰编著的英文版作品集Rebirth of Form-type由Images出版社在全球发行。
山水秀建筑事务所一直致力于用建筑本体语言在人、自然、技术之间建立平衡而又充满生机的关联,代表作品包括包玉刚实验学校包陪庆楼、余德耀美术馆、在水一方三体科幻馆、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群艺馆、南京园博园九间廊桥、西塘良壤市集艺术中心、苏州东原千浔社区中心、宋庆龄幼儿园徐汇滨江校区、云锦路活动之家、高安路第一小学华展校区、深潜赛艇俱乐部等。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师从Bernard Tschumi 和Kenneth Frampton。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特许会员,美国建筑师协会(AIA)联合会员,美国绿建协会认证专家(LEED AP),2018-19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国际实验班研究生导师。
凭借铜陵山居、南京凯悦臻选酒店、梅里泊度酒店、青岛月空礼堂、成都花间堂、成都林盘行馆、成都龙泉山镜高空平台、北京鼓楼7号院、东京银座单向街书店、北京里向空间、北京单向空间檀谷店、南京鼓楼锦上OCC餐厅、峨眉山悦榕庄酒店及度假村、北京U2美术馆、UCCA砚美术馆、济宁文化中心、云顶57餐厅、上海新天地“坛城”等项目,庄子玉历获世界建筑节WAF/INSIDE年度装置大奖、ArchDaily全球年度建筑、英国WAN年度最佳住宅、英国Blueprint奖、美国Architizer A+年度大奖、意大利THE PLAN特别提名奖、德国设计奖、德国ICONIC至尊奖、意大利A金奖 、DF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奖金奖、法国国际创新设计大奖最高奖、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金奖、德国iF设计奖、德国红点奖、中国勘察设计协会BIM奖、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最高奖项之设计艺术成就奖等奖项。
IAF锋建筑节是一项关注“未建成”设计作品梦想实现和重生的国际赛事,面向全球建筑师、设计师征集那些处于“未建成”阶段、或还无法付诸实施的设计作品,为它们提供一个积极转化为建成的时机。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锋建筑节鼓励建筑师用独特、唯一且原创的建筑语言来表达个人风格鲜明的创作和思考,用独具匠心的方法赋予建筑更多的艺术和想象力,给设计作品更多改变未来的可能性。
2023年起IAF锋建筑节新增针对“已建成”作品的评选。希冀为那些已经建成的“先锋”和具有“故事性”的建筑作品提供更多的展示与认可的机会。
参评组织运营:广州设计周组委会、广州设计周全球伙伴联盟(GIA)、马来西亚室内装潢伙伴协会(MIIP)、越南设计协会(VDAS)
国际学术主持:美国建筑师协会(AIA)、ACTIVE HOUSE国际联盟、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联合支持媒体:青年建筑、建筑档案、CA当代建筑、ZaomeDesign、建道筑格、专筑
1993年至今,希洛已拥有超过30年系统门窗研发,技术及制造经验,秉承全球系统门窗幕墙的先锋概念,适应于全球多样性复杂气候条件、覆盖多纬度地区的使用习惯,践行安全、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和美感为一体的理念,致力于服务全球建筑师、设计师、开发商及高端业主。其产品线涵盖建筑门窗、幕墙、阳光房、遮阳等。希洛于迪拜、新加坡、日本、上海、北京及成都设立营销中心,中国广东设立生产物流基地,是集建筑外立面产业链于一体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建筑外立面领先品牌。